中超球队获世界杯补贴仅孙准浩一人仍在中超效力
近日,国际足联公布了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俱乐部补贴分配方案,共有来自中超联赛的7家俱乐部获得补贴。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在这份名单中,目前仍在中超效力的球员仅剩山东泰山队的韩国外援孙准浩一人。这一现象折射出中超联赛近年来人才流失的严峻现状。
根据国际足联规定,每支世界杯参赛球队的球员所属俱乐部,将按照该球员在世界杯期间的停留天数获得相应补贴。此次中超共有7家俱乐部受益,包括山东泰山、上海海港、上海申花等传统劲旅。这些俱乐部培养的球员代表各自国家参加了卡塔尔世界杯,其中山东泰山的孙准浩(韩国)、上海海港的穆伊(澳大利亚)等球员都曾在中超赛场留下精彩表现。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这些球员大多已经离开中超。澳大利亚国脚穆伊转会至苏超凯尔特人,瑞士后卫梅米舍维奇加盟阿联酋联赛,其他如巴索戈、金玟哉等球员也都纷纷转投欧洲或亚洲其他联赛。唯一例外的是韩国中场孙准浩,他选择继续留守山东泰山,成为这份名单中唯一仍在中超效力的世界杯参赛球员。
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多重问题。首先,中超联赛的竞技水平和吸引力正在下降。近年来,受限于俱乐部财务压力和限薪政策,中超难以留住顶尖外援,更无法吸引当打之年的国际球星。其次,球员发展路径的改变也让更多优秀球员将中超视为跳板而非终点站。像金玟哉这样在中超证明实力后立即转投欧洲主流联赛的案例比比皆是。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超俱乐部青训体系的产出效率堪忧。在获得补贴的球员中,几乎没有由中超俱乐部自主培养的本土球员。这与日本J联赛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有大量本土培养的球员代表日本国家队出战世界杯。中国足球在青训体系建设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孙准浩的留守或许能给中超带来些许安慰。作为韩国国脚,他选择继续在中超效力,既是对联赛的肯定,也展现了他的职业态度。但单个案例无法掩盖整体趋势,中超需要从提升联赛质量、完善青训体系、改善足球环境等多方面着手,才能真正扭转人才外流的局面。
未来,随着中国足球改革的深入推进,期待有更多本土球员能够站上世界杯舞台,也让中超俱乐部在世界杯补贴名单中不再只是过客的注脚。中国足球的崛起,需要联赛水平和人才培养的双重提升,这条路虽然漫长,但必须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