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宁不放弃国米
苏宁集团自2016年收购国际米兰以来,尽管面临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多重挑战,却始终未放弃对这家意甲豪门的控制。这一现象背后既有商业逻辑的支撑,也有战略布局的考量。本文将从品牌价值、国际市场拓展、体育产业协同以及长期投资回报四个维度,分析苏宁坚守国米的原因。
一 品牌价值的深度绑定
国际米兰作为欧洲足坛百年豪门,拥有全球范围内的庞大球迷基础和极高的品牌辨识度。对于苏宁而言,控股国米意味着直接获取顶级体育IP资源。通过连续多年的投入,苏宁已将企业形象与俱乐部历史荣耀深度绑定,这种品牌协同效应在苏宁国际化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尤其在2020-2021赛季国米重夺意甲冠军后,俱乐部商业价值较收购时增长超过200,验证了品牌投资的正确性。
二 全球化战略的关键支点
体育产业作为突破文化壁垒的特殊载体,成为苏宁出海战略的核心突破口。通过国米平台,苏宁成功打入欧洲高端消费市场。俱乐部赞助收入从收购时的12亿欧元增长至2023年的85亿欧元,其中亚洲市场贡献占比提升至40。更为重要的是,国米为苏宁搭建了与国际品牌合作的桥梁,包括耐克、派拉蒙等全球合作伙伴的引入,都显著提升了苏宁的海外商业网络质量。
三 产业协同的乘法效应
苏宁体育产业布局与足球俱乐部运营存在深度协同空间。在青训体系方面,江苏苏宁梯队与国米青训学院建立人才交流机制,已有7名年轻球员完成跨国培养。商业开发上,苏宁易购平台开设国米官方旗舰店,衍生品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这种"商业+体育"的闭环模式,有效放大了集团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 长期投资的耐心等待
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价值成长需要时间沉淀。参照阿布扎比财团经营曼城的案例,前十年累计亏损近15亿英镑,但当前估值已超40亿英镑。苏宁对国米的投入遵循相似逻辑,虽然疫情导致2021年出现246亿欧元亏损,但随着新球场项目推进和欧冠收入增长,俱乐部在2023年实现盈亏平衡。高盛最新评估显示,国米估值已达12亿欧元,较收购时溢价140。
值得关注的是,苏宁通过创新融资模式缓解资金压力。2021年与橡树资本达成的275亿欧元融资协议,以及2023年引入美国私募基金的部分股权交易,既保持了控股权又获得了运营资金。这种资本运作能力为长期持有提供了保障。
结语
在全球化退潮的逆风环境下,苏宁坚持运营国际米兰的决策,体现了中国企业难得的战略定力。足球俱乐部作为特殊资产,其价值不能仅用短期财务报表衡量。当国米新建球场在2027年投入使用,欧冠参赛收入持续增长时,现在的坚守或将收获几何级数的回报。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面对重重压力,苏宁仍然选择与蓝黑军团并肩前行。